專利快訊:一汽取得車輛衛星定位的控制相關專利;廣陽區專利治理提效能 助力營商環境優化
一汽取得車輛衛星定位的控制相關專利
國家知識產權局信息顯示,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項名為“車輛衛星定位的控制方法、裝置、設備、存儲介質及產品”的專利,授權公告號 CN 119012116 B,申請日期為 2024年07月。
天眼查資料顯示,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,成立于2011年,位于長春市,是一家以從事汽車制造業為主的企業。企業注冊資本7800000萬人民幣。通過天眼查大數據分析,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共對外投資了31家企業,參與招投標項目5000次,財產線索方面有商標信息264條,專利信息5000條,此外企業還擁有行政許可385個。
廣陽區專利治理提效能 助力營商環境優化
今年以來,廣陽區以“監管促規范、服務助發展”為核心抓手,通過召開專利合規與營商環境優化專題培訓會,構建“精準排查防風險、從嚴懲戒樹底線、靠前引導優服務”三位一體治理體系,推動專利領域治理效能向優化營商環境轉化。
精準排查筑防線,夯實風險防控根基。廣陽區聚焦專利合規核心痛點,建立“源頭識別+動態監測”雙重風險防控機制,從源頭降低違規風險。排查方向明確化。結合日常監管典型案例,梳理專利申請合規性、權利穩定性等重點風險方向,指導企業建立內部自查清單;深入剖析專利違規導致的招投標受限、融資受阻等實際案例,強化經營主體風險防范意識。合規引導前置化。在專題培訓會上現場發放《專利合規操作指南》,清晰告知專利申請全流程合規要點,推動形成“事前預防、事中糾偏”的良性管理循環,幫助企業提前規避違規風險。
從嚴懲戒守底線,維護公平競爭秩序。廣陽區加大專利領域法規執行力度,構建“經濟處罰+信用約束”雙重懲戒體系,以嚴格監管守住市場公平底線。系統宣講《專利代理條例》等相關法規,明確警告、罰款等具體處罰措施及適用情形,讓經營主體清晰知曉違規成本與法律邊界;實現信用聯動,將非正常專利申請違規信息納入企業嚴重違法失信名單,直接關聯企業招投標資格、資質審批等關鍵經營權益,以信用約束倒逼企業規范專利申請行為。
靠前引導優服務,降低企業創新成本。廣陽區采用“政策解讀+案例教學+實操指導”三位一體服務模式,既解決企業難題,更助力提升創新質量。精準賦能強能力。指導經營主體熟練掌握專利合規申請流程,有針對性地講解高價值專利培育、專利布局與企業發展戰略結合等實用內容,幫助經營主體提升知識產權“含金量”,推動創新成果高效轉化。個性答疑解難題。設置“一對一”答疑環節,對企業提出的專利申請材料規范、歷史違規情形整改、專利維權援助等相關問題逐一解答,提供可直接落地的合規解決方案,減少企業因流程不熟悉、材料不規范導致的時間與經濟成本損耗。
通過一系列舉措,廣陽區有效引導經營主體樹立“質量優先”理念,推動知識產權創造從“重數量”向“重質量”轉變,為轄區創新驅動發展注入新動能。
西部地區專利產業化促企成長活動在綿舉行
近日,2025年西部地區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推進活動在綿陽舉行。國家知識產權局運用促進司副司長楊海燕、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高曉宇出席并講話,副市長劉強致辭。
會上,相關部門機構先后發布了《核醫療產業專利導航報告》《四川省低空經濟產業標準穩鏈分析研究報告》等,分享企業從專利布局到產業化落地的經驗,為中小企業提供可借鑒路徑,并成立了四川省軌道交通綠色智慧建造知識產權創新聯合體,為西部優勢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提供支撐。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、國家級四川知識產權運營中心、國家級重慶知識產權運營中心、國家知識產權運營(武漢)高校服務平臺、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進行了聯促聯動平臺運營合作簽約。此外,20余家企業攜優質專利項目進行交流路演與主題分享,并與投資機構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達成人工智能、低空經濟、數據知識產權等多項合作意向。
近年來,綿陽加快建設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試驗區、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,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新模式,初步走出一條具有綿陽特色的專利產業化路徑。截至目前,全市15家高校和20家國家級科研機構專利轉化率明顯提高,專利產品備案企業超800家,涉及專利超過4000件,備案認定的專利密集型產品產值超過300億元,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累計獲貸款29.5億元,專利產業化已成為盤活企業無形資產、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的重要引擎。(記者?鄭金容?張瀚巍)
華為專利許可收入穩步增長 2024年6.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
在11月11日舉行的“第六屆創新和知識產權論壇”上,華為副總裁、知識產權部部長樊志勇系統闡述了華為在創新投入、技術開放與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最新進展與戰略思考。他指出,持續創新與尊重知識產權是華為取得今日商業成就的源動力,也是未來構建萬物互聯智能世界的基石。
研發投入居全球前列,向世界開放創新成果
2024年華為研發投入達到1797億元人民幣,約占全年收入的20.8%。根據《2024年歐盟產業研發投入記分牌》,華為研發支出位居全球第6位。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催生了一系列重磅產品與系統突破,從全新的HarmonyOS 6操作系統,到功能強大的Atlas 950超節點,華為研發團隊“捷報頻傳”。雖然很多領先的軟件和硬件產品是巨大的系統工程,但華為盡最大努力將之開放出去——通過軟件開源、硬件開放和公共云服務,全球數百萬開發者、合作伙伴和客戶可以使用華為技術構建自己的軟件和硬件產品。
“技術開放可顯著提高技術使用效率,并降低技術使用成本。”樊志勇舉例稱,在過去的一年里,OpenHarmony社區超8100名共建者提交了超1000萬行新增開源代碼,openEuler系操作系統累計裝機量突破1000萬套。同時,華為還推出了一系列新的軟件開源和硬件開放項目,如CANN計算框架、倉頡編程語言、靈衢總線硬件規格等,致力于為終端、云服務和計算系統開放所有開發者工具和應用支持代碼。
專利布局與標準貢獻雙輪驅動,許可收入穩步增長
作為ICT產業的重要技術貢獻者,華為在專利申請、標準貢獻與學術發表等方面持續發力。2024年,新公開專利達3.7萬件,創歷史新高;向國內外標準組織提交技術提案超1萬篇;新增發表學術論文逾1000篇。
開源生態系統通常采取免費許可策略,但像電信標準等其他生態系統更多依賴付費許可來激勵創新者。樊志勇介紹說,華為在蜂窩通信、Wi-Fi、多媒體技術標準等領域的貢獻得到業界廣泛認可,其專利許可收入也穩步增長,2024年創下了6.3億美元的歷史新高。截至去年,已有超過27億臺5G設備獲得華為蜂窩通信標準專利許可,超過12億臺消費電子設備獲得華為Wi-Fi專利許可,超過32億臺多媒體設備獲得華為多媒體視頻編解碼專利許可。
“專利許可鼓勵行業共同投資標準化工作,而其本身也是一種行業合作。”為了提高許可效率,華為與許可平臺緊密合作,對外進行專利許可的同時也獲得其他創新者的許可。這些平臺促進了許可方和被許可方之間的溝通,有助于創新者和實施者實現價值平衡,同時也推進了技術標準化。
樊志勇強調,華為既是許可方,也是被許可方,主張“平衡的知識產權策略”,在激勵創新和推動應用之間實現平衡。截至2024年底,華為已簽署233項專利許可協議,其中95%通過談判和調解達成。截至目前,共有48家《財富》世界500強企業直接或間接獲得了華為的專利許可。
公益平臺“查思專利”上線,推動技術普惠與共享
值得一提的是,華為知識產權部推出了首個公益項目——“查思專利”,旨在促進技術共享與創新。該項目資金來源于華為專利許可收入,用戶可免費使用。樊志勇表示,“查思專利”也是華為知識產權部成立30周年的紀念禮,希望幫助無力購買專業檢索工具的大學生、小企業用戶等群體。
隨著中國乃至全球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不斷完善,華為將持續致力于研發創新,并通過開放合作推動產業共同進步,共建繁榮未來。(蔣均牧)
新用戶注冊免費領取888元http://www.9x2x.com/topic/xinren/
免費查詢商標:http://www.9x2x.com/zt/sbcx17/
商標注冊費用:http://www.9x2x.com/feiyong/
- 商標查詢
- 版權查詢
便捷鏈接: 商標查詢 商標注冊 版權登記 專利申請 海外商標注冊 商標交易
本文來源:中國商標網 - 專利快訊:一汽取得車輛衛星定位的控制相關專利;廣陽區專利治理提效能 助力營商環境優化
版權說明:上述為轉載或編者觀點,不代表一品知識產權意見,不承當任何法律責任


